东西问·人物丨杨念群:贯通性地理解这片土地和这个民族******
中新社北京12月17日电 题:杨念群:贯通性地理解这片土地和这个民族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徐鹏远
在一些学界同仁的称呼中,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杨念群有时会被唤作“杨公子”。
这一雅号源于其名望显赫的家世。他的父亲是石化领域的知名专家,母亲是北大地理学教授;祖父杨公庶是留德化学博士,曾跟随张治中参与过国共和谈,祖母乐曼雍是同仁堂乐氏家族的三小姐;外公吴鲁强是麻省理工的化学博士,外婆梁思庄是著名图书馆学家。倘若把家族的范围再扩大一点,钱锺书和杨绛的外甥女是他的大伯母,梁思成、林徽因是他的舅公舅婆……当然族谱中最闪耀的两个名字,无疑还是他的曾祖杨度和曾外祖梁启超。
杨念群有意与先人拉开距离,不过,家族基因有时还是会在他身上流露出些许痕迹。他自幼不缺书读,不仅祖父有藏书,周围的邻居都是大学者,每家的书房都是他的阅览室。在漫无边际的阅读中,他不知不觉地培养起了对文史的嗜好。而在治学路径的自我构建上,杨念群的“野心”更是颇有杨、梁的气魄。他想展现出一个全景式的中国历史,贯通性地理解这片土地和这个民族的前世今生、悲喜命运。
杨念群。受访者供图重建一种“眼光向上”的视角
中国新闻周刊:先请你介绍一下《“天命”如何转移:清朝“大一统”观的形成与实践》这部新作品的缘起。
杨念群:以往二十年,大家都在谈论西方社会科学方法对中国研究的支配性作用,以及社会科学如何本土化的问题。但我认为,社会科学方法既然来自西方,就很难在中国本土化。如果要摆脱学界“言必称希腊”的困境,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在中国历史内部重新发现一些传统遗留下来的概念,加以重新解读,激活其中所隐藏的价值。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需要反思近些年“概念史”兴起的意义。概念史方法给我的启发是,能不能在中国经典文本中发掘一些本来习以为常的概念,把它放在历史脉络里重新解释。比如“大一统”,一般人可能仅仅把它的内涵单纯理解为疆域广大、人口众多,但实际上这是传统政治表述体系中最关键的概念,与许多其他概念密切相关,不能割裂开来单独理解。
中国古代强调历史处于不断循环之中,受近代西方思想影响,我们总是批判这种循环论是一种保守落后的思维方式,却没有认真反思为什么中国人会这样思考问题。其实古人讲循环,不是简单地主张回到过去,而是希望以历史经验为根据,寻找突破现实困境的路径。
另外,这本书还出于对史学界研究现状的思考。20世纪90年代以来,史学界掀起了一股追求“眼光向下”的热潮,突出底层民众生活与价值观的重要性。社会史倡导下的乡村基层研究迅速成为主流,原本在历史研究版图中占优势地位的政治史反而被边缘化了。因此,我更关心上层政治思维的形成过程。我试图重建一种“眼光向上”的视角,回到上层制度和执行者的层面去理解中国政治的运作逻辑。
《“天命”如何转移:清朝“大一统”观的形成与实践》中国新闻周刊:近二十年左右,“何为中国”似乎成为中国史学界的一个重要话题。你的这本书算是这个大的潮流里的一个产物吗?或者说是对学界关于“何为中国”问题讨论的某种回应?
杨念群:当然可归于“何为中国”这个话题范围之内,但在具体内容上并不限于对“中国”问题的讨论,而是想尽量有所区别。
我一直认为,“中国”这个概念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出发点。但历史上“中国”内涵不断发生变动,不太容易清晰地加以界定。我们现在把它当作一个讨论对象,常常是建立在“中国”已经成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基础之上的,然后再从此往前推导,好像古人也在热衷于频繁使用这个概念。其实对“中国”的使用,历朝历代均不相同。
比如宋明士人使用“中国”的频率相对高一些,因为有利于和辽金元这些非华夏族群做对比,彰显汉人文化的优势。但清朝相对就不太喜欢用。
近些年学界也兴起了“从周边看中国”的热潮,主张从邻近国家和东亚视角描述定位“中国”。这个角度确实有它的价值和贡献,但我感到困惑的是,只从外部看“中国”,并不意味着能取代对中国内部核心历史的认识。因此,我还是主张从内部视角去观察“中国”观念的演变,但不应局限于对“中国”本身的理解,而是应该把“中国”和其他概念关联起来进行考察。
2022年12月,黄河壶口瀑布。吕桂明摄中国新闻周刊:这本书的前言中你提出了一个问题,“清代‘大一统’观念不但营造出清朝上层政治秩序和地方治理模式,而且也形塑着中国人的日常心理状态。这种影响虽然经过晚清革命的强烈冲击,却至今犹存不灭。令人深思的是,为什么只有‘大一统’具有如此超强的制度、身体和心理规训能力?而其他的思想观念却没有或者只具备相对孱弱的规范力?”这个问题你有答案吗?
杨念群:第一,中国历史传统自古就特别强调礼仪秩序的核心规范作用,每个人都是这个完整秩序的组成部分,“个人”必须融入一个统一的组织框架里才能受到保护,获得某种安全感,“个人”价值只有源自集体行为的逻辑才能展现出价值,这就为“大一统”观念提供了一个基本制度前提。第二,中国古代王朝通过对疆域的扩张和维护,建立起了对世界的想象。“大一统”就是为这个想象如何落地为实践过程而设计的一套观念,包括理论与行动两个层次的表述和实实在在的操作程序。当然,除了“大一统”外,其他概念可能也在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比如“天下”也是被频繁使用的一个概念,但它更像是一个理想设计方案,或者接近一个哲学理念,至于到底怎么落实,始终众说纷纭,语焉不详。第三,古代“大一统”观从形式上具有开疆拓土的征服气象,清朝的“大一统”观及其实践又创造出了“多民族共同体”的新面相,完全区别于以往王朝对民族关系的认识。当近代中国面临外来侵略时,“大一统”观很容易与现代民族主义结合在一起,成为抵御外侮的思想来源和动力。
游客在北京参观故宫博物院。杜建坡 摄更关注中国历史上政治运行的特征
中国新闻周刊:你所涉及的历史和主题、研究方法都是不一样的。这似乎是你的一个特点,你的学术轨迹和研究领域通常很难被归类。很多学者都会多向地延伸自己的研究触角,但总有一个贯穿的学术抱负或者所谓的“母题”。你的“母题”是什么?
杨念群:我理解你说的“母题”的意思是,当观察某个对象时始终会指向一个中心目标。如果说有什么“母题”的话,那就是我更关注中国历史上政治运行的特征,总是尝试把各种历史现象放到一个政治脉络里面去思考。说得更直接一点,我始终关心的是中国人是怎么成为“政治动物”的。
中国人自古就好讲政治,甚至史书都是为了表达某种政治意图而撰写,一切社会或文化现象也都围绕政治过程展开。即使我们做社会史文化史研究,也要考虑其背后的政治目的到底是什么,而不能把它们切割开来单独观察。目前的历史研究总是人为地划分出“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等类别,明显是受到社会科学专门化训练的影响,其实古人不是这么观察历史的,中国古人基本上把历史现象一律当作一种广义的“政治”行为。至少“政治”作为“母题”,具有聚拢其他“主题”的典范作用。表现方式也是有“实”有“虚”,“实”的方面指的是那些具体采取的行动,“虚”的方面是一些隐喻式的表达。
真正要了解中国历史的走势,不能把什么都看得太实,应该发挥想象力,更要重视那些看起来比较“虚”的部分。从某种角度说,历史是人的主观性表现,如果都做成考据那种太实的东西,也许只能揭示历史的表层现象,却展现不出深层结构。研究历史可以运用不同方法,从各个角度多向展开,但要想确定一个“母题”,就必须适当拉长时间,目光不能总是盯着一个点或一个时期,而是要寻找不同时段的历史如何连贯创造出的一个或数个主题,然后提供一个合理解释。对历史贯通性的理解是把握研究“母题”的一个基本要求。(完)
制氧机也被买断货!厂家加紧生产,普通家庭要配吗?****** 近日,多名等医生提醒疫情中的老年人要警惕“沉默性缺氧”风险后,制氧机的热度再度攀升。 12月23日,澎湃新闻记者查看各大电商平台制氧机的销售情况,一天之内多款制氧机产品相继被网友“买空”缺货,上午还在显示预售的制氧机,下午就已下架。 多家制氧机生产企业则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生产销售正常,短期需求爆发,正在加紧生产。 12月23日,制氧机相关概念股跌涨不一。截至收盘,亚辉龙涨5.26%,鱼跃医疗涨4.97%,可孚医疗涨3.96%,九安医疗涨0.97%,杭氧股份跌2.34%。 制氧机缺货 百度指数显示,近14天,制氧机的搜索热度环比增长22%。有电商平台则表示,环比来看,制氧机和血氧计的销售没有太大变化。 山西消费者张莹(化名)的家中有两位老人,其中一位具有较为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为了让老人平安度过新冠病毒“感染高峰期”,她于12月21日晚花费2690元,在京东平台下单了一款3升的鱼跃8F-3AW制氧机。 张莹告诉澎湃新闻记者,“那天晚上我准备购买时,这款本来已经显示当前区域无货,但是过了一会我又刷新,发现还剩三件,就火速下单了。”两天后的12月23日下午,张莹顺利收到了制氧机。 然而,晚两天下单的用户就没有那么幸运了。12月23日,澎湃新闻记者登录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发现制氧机正在接二连三地售罄。 以张莹购买的鱼跃制氧机为例。23日16时左右,鱼跃京东自营官方旗舰店中,仅剩一款3升容量的8F-3zW制氧机,且需要预约才能购买。然而两个小时后,该店铺内的所有制氧机均显示无货。 淘宝平台的鱼跃旗舰店同样如此。12月23日上午10时15分,澎湃新闻记者询问该店客服是否有现货,对方称,“目前除了血氧仪是预售,其他能拍下的都是现货。” 然而没过多久,3L浓度90%的小型家庭式雾化氧气机变为预售,显示23日11时开售。预售开始三个小时后的15时30分,记者再次浏览店铺,发现该款型的制氧机已经下架。 截至21时20分,该店铺内,7款3L浓度制氧机中,只有2款“3W医用标准”制氧机和“语音播报”制氧机在售,价格分别为4480元和3380元;8款5L浓度的制氧机中,只有1款售价为5580元额“药房同款医用标准”制氧机在售。 同样的,淘宝平台的可孚医疗器械旗舰店中原本共有4款家用制氧机,截至发稿仅剩1款在售。23日下午16时左右,记者来到可孚医疗直播间询问库存情况,主播表示,“(缺货的款型)暂时没有了,要等再上架。后台有很多人在拍,(现有的款型)可能会随时下架。” 对于上架时间,主播表示也没有接到通知,“(制氧机)是刚刚才拍完才下架,可能要过一段时间才会有货,你可以每天都来看一下。” 淘宝平台欧姆龙官方旗舰店中,已经搜索不到制氧机相关产品。记者询问该店客服,对方表示制氧机下架了,没有收到上架时间的通知,且已经没有库存。而欧姆龙京东自营旗舰店中,所有制氧机产品均显示无货。 生产商称在加紧生产 相比口罩和抗原,制氧机等需求的突然增加,企业是否做好了产能上的准备?澎湃新闻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联系多家生产厂商。 可孚医疗证代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制氧机)前段时间开始好像就比较缺货了,(防疫政策)放开之后,很多公司的血氧仪、制氧机都卖得比较火,我们也在加紧生产。” 对于制氧机的产量,对方表示并不清楚具体数字,“后续产量会根据市场需求来定。” 官网显示,可孚医疗主要覆盖健康监测、康复辅具、呼吸支持、医疗护理及中医理疗五个领域,截止至2022年上半年,该公司共设有三大研发中心、五大生产基地、46家子公司。在呼吸支持方面,该公司生产呼吸机、制氧机、氧立得手提、便携式制氧器、氧气袋、雾化器、鼻腔护理等产品。 对于血氧仪和制氧机销量增大,该人士表示,“一方面,(销量增加)对于公司而言算是好消息,但是另一方面,非新冠相关的其他基础产品相对会受到一些影响。比如(消费者)感染之后,其他非必需非紧急的产品就没那么急着买了。” 鱼跃医疗证代则表示,“目前公司血氧仪的生产和销售都显示正常,因为有一些短期需求爆发,最近有点排产情况。制氧机的生产供应会好于血氧仪。”对于是否会扩产,该人士称,公司会根据市场需求安排生产。 公开资料显示,鱼跃医疗是一家以提供家用医疗器械、医用临床产品以及与之相关的医疗服务为主要业务的公司,其产品主要集中在呼吸制氧、糖尿病护理、感染控制解决方案等业务领域。 鱼跃医疗2022年半年报显示,在呼吸与制氧相关业务领域,公司拥有大量研发、制造与销售的经验与积累,其中,公司制氧机产品在业内处于领先地位。期内,该公司呼吸治疗解决方案板块业务规模较去年同期下降16.85%,制氧机产品较去年海外疫情类订单影响下的高基数有一定下滑,去除疫情扰动因素,其常规业务增长仍较为明显。 什么人需要使用制氧机? 据国家药监局官网,制氧机又称小型分子筛制氧机、医用分子筛制氧机、家用分子筛制氧机、便携式制氧机,其原理基本都是采用变压吸附(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以空气为原材料,不需任何添加剂常温下接通电源,通过分子筛吸附氨气及其它气体,即可从空气中分离出纯度为73土3%的氧气,根据每分钟最大出氧流量不同又分为1L、3L、5L、10L制氧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均按照二类医疗器械管理。 从医学的角度而言,具有肺部病变、心血管疾病、严重贫血等病症的人需要使用制氧机。但各地逐渐迎来新冠病毒感染高峰,普通家庭是否需要配备制氧机? 据《北京日报》11月18日报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制氧机主要是供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使用,一般健康家庭无需在家中配置制氧机。 李侗曾认为,如出现胸闷、气喘、呼吸困难或其他低血氧症状,也应第一时间前往医院就诊,不宜在家中自己使用制氧机吸氧,吸氧浓度过高或时间过长都容易导致氧中毒,造成危险。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同时新冠疫情提高人们对肺功能的重视,日常监测肺功能需求凸显,制氧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联证券10月31日发布的研报显示,2014年至2021年,我国制氧机产量从19.76万台提升至416万台,年均复合增速达54.54%。 市场规模方面,我国制氧机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中研普华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制氧机行业发展前景战略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制氧机行业规模约为40.5亿元,2020年增长到55.86亿元。按照行业的发展趋势,到2026年,中国制氧机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7.23亿元。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