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才是最潮!中外学者剖析东西文化吸引力之变******
中新网北京1月10日电 (记者 阚枫)“国潮才是最潮,华流才是顶流”,这句中国年轻人常挂嘴边的网络流行语能折射出,近些年来,东西方文化吸引力的悄然变化。日前,来自中国和伊朗的学者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剖析了东西方文明交往中,东方文化的自信回归。
“我年轻的时候,还能听到很多老年人将煤油叫洋油,火柴叫洋火,‘洋’字代表了一种我们说不出的洋气感,这其实就是文化吸引力。”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邢广程说。
邢广程表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交往,必然会产生文化撞击,强势文化对弱势文明构成吸引力,近代史上的中国长期闭关锁国,文明进程落后于世界。一方面,国民产生了一种不自信或者很自卑的文化心理。另一方面,也有部分国人出现崇洋媚外的文化心理,“土”和“洋”之间形成强烈心理反差。
文化心理变化源于发展水平提升。邢广程说,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把握住历史机遇,实行全方位的改革开放,中国不仅在经济水平上获得长足发展,在科技、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成就,随着国人更深度地融入世界,人们对西方的认识也更深入、更客观。
“现在我们常说‘平视世界’,从文化角度解释,就是我们可以更客观地将西方文化作为一种和我们平等交流的文明载体来看待,东西文化吸引力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多向的。”
邢广程说,从过去的“仰视”到如今的“平视”,支撑这种心态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就是中国崛起,40多年来,中国尝到了改革开放的甜头,尝到了全球化的甜头,尝到了文明互鉴的甜头,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而文化自信的程度越高,中国也更有理由也有义务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多中国贡献。
西南大学伊朗研究中心主任冀开运表示,近500年来,西方殖民主义者在全球范围内侵略剥削,不少古老文明备受压制,不过,这一过程客观上也促进了全球化时代的来临。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觉醒,主动积极地学习世界先进文化成果,结合自身文化特征,探寻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现代化道路,这个过程本身也说明了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的特质。
长期从事东方艺术研究的伊朗艺术研究院助理教授、东方部主任纳思霖表示,强调保护自己的文化、语言和文明,但这不意味着封闭,不同文明之间应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密切交往。
“文化自信的回归是个很好的提法,其实,我们现在常说的美国文化,历史不是很长,只有几百年,甚至都无法称之为文化。中国、伊朗都有几千年深厚的文明积淀,应该让更多年轻人了解东方文化。”纳思霖说,现在的东方应该更有自信将更多东方文化用创新的形式传播到其他国家,促进世界文化交流。(完)
毛宁:今年春节,世界看到了一个活力满满、喜气洋洋的中国******
中新网北京1月30日电 (记者 李京泽 张蔚然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月30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我们注意到,今年春节假期期间,中国游客出境旅游人数显著增长,多国热烈欢迎中国游客,认为将极大促进各国旅游业恢复和经济复苏。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 薛伟 摄毛宁:据统计,今年春节期间,全国出入境人员超287万人次,日均41万人次,较去年春节同期增长120.5%。中国游客出境游整体订单同比增长640%,跨境机票订单增长4倍以上。各国热烈欢迎中国游客。瑞士滑雪胜地少女峰在缆车起始站布置了中国兔年装饰和传统红灯笼,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机场在大年初一准备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舞狮表演,马尔代夫维拉纳国际机场安排了隆重的“水门礼”,泰国副总理亲赴机场迎接中国游客,菲律宾旅游部长感谢中国将菲律宾列为首批恢复出境团队游目的地之一,将以开放姿态欢迎中国朋友。
今年春节,世界看到了一个活力满满、喜气洋洋的中国。春节期间中国国内游超3亿人次,春节档电影票房突破67亿元,观影人次达1.29亿。无论是旅游热还是消费潮,都体现出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发展的信心,也让各国人民感受到中国经济复苏的强劲动力和中国经济向好的世界意义。(完)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