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脱贫、经济、城乡、生态 内蒙古亮过去五年“成绩单”******
中新网呼和浩特1月12日电 (记者 李爱平)1月12日,内蒙古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当天,内蒙古自治区主席王莉霞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从脱贫、经济、城乡、生态等多个领域介绍了过去五年内蒙古取得的成绩。
王莉霞表示,内蒙古自治区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内蒙古举全区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15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7个贫困旗县全部摘帽,3681个贫困嘎查村全部出列,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与全国一道共圆小康梦、迈上新征程。
王莉霞介绍,过去五年,内蒙古综合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地区生产总值从1.5万亿元增长到2.2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6.1万元增长到9.2万元。粮食总产量从全国第十位跃升至第六位,牛奶、羊肉、牛肉和羊绒、饲草产量稳居全国第一。累计生产煤炭53亿多吨、发电2.9万亿度,煤、电保供量均居全国第一。
过去五年,内蒙古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官方介绍,内蒙古城镇化率从64.6%提高到近69%,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东中西部差异化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张呼、通新、喀赤高铁相继通车,公路里程增加1.7万公里,呼和浩特新机场主体完工,21个通用机场建设完成,水利、能源、信息等一批重大工程建成投运。
过去五年,内蒙古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官方表示,内蒙古全面完成中央第一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整改任务,黄河、“一湖两海”、察汗淖尔等重点河湖流域治理成效显著,破坏草原林地违规违法问题得到有效整治。累计造林3700多万亩、种草1.2亿多亩、防沙治沙5400多万亩,均居全国第一,创建10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8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此外,官方还透露,过去五年,内蒙古全面落实党中央疫情防控部署要求,全力处置额济纳、满洲里、二连浩特、呼和浩特等地疫情,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坚决整治政府过度举债乱象,重举整治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深入推进金融领域改革化险,妥善处置原包商银行、新时代信托风险。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圆满收官,社会治安、安全生产、食药安全形势持续向好,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完)
自带“饭勺”云游八千里,这种小鸟堪称“跨时区旅行家”******
有一种小鸟,它自带“饭勺”,觅食的时候认真可爱,被国内观鸟人亲切地称为“小勺子”。但又因是极危物种,全球仅存600多只,非常珍贵,又被称为“鸟中大熊猫”。
你能猜到这是什么鸟吗?
是的!就是它,勺嘴鹬 (yù )!自带“饭勺”的小萌物!
李东明摄于盐城黄海滩涂 图源: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
自带“饭勺”,憨态可掬
勾嘴鹬是鹬科勺嘴鹬属的小型涉禽,体长只有14~16厘米,大概只有人的拳头大。它的嘴巴是黑色的,嘴巴末端呈铲形,看上去就像是一个袖珍的小勺子。觅食时特别认真,被广大爱鸟人士称为“自带饭勺”的鸟儿。
勺嘴鹬的羽毛颜色很特别,会随季节而变化。夏季,它的上体是黑色,背部棕红色羽缘;冬季,羽背面是灰褐色,具黑褐色羽轴纹。
勺嘴鹬的觅食与鸭子更为相似,也是以滤食为主,主要以昆虫、昆虫幼虫、甲壳类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勺嘴鹬在烂泥中捕食主要靠“小勺子”,它的喙可以帮助它在泥土中更好地感知猎物。
勺嘴鹬常单独活动于水边浅水处和松软的烂泥地上,行走时常低垂着头,不断将嘴伸入水中或烂泥里,边走边用嘴在水中或泥里左右来回扫动前进,甚至转回来的时候,嘴也不用从水中出来。
正在捕食的勺嘴鹬
极危物种,鸟中“大熊猫”
勺嘴鹬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鸟类之一。它不仅因其外貌引人注意,更重要的是其目前的种群数量。
由于环境破坏和栖息地萎缩,全球仅剩600多只,数量远少于大熊猫,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极度濒危物种,在2021年2月正式“升级”成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据估算,勺嘴鹬的成熟个体数约有240-456只,大致相当于360-684只个体,而且这一数字可能还在不断减少。
因为人类活动、环境污染等导致的栖息地退化及丧失,以及受非法捕猎等因素的影响,勺嘴鹬的生存环境面临极为严峻的考验。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勺嘴鹬的种群数量还在以每年8%的速度减少。
勺嘴鹬对繁殖地选择非常苛刻。据近些年研究,勺嘴鹬只在西伯利亚东北部海岸冻原地带繁殖,其中最重要的繁殖地是欧亚大陆的最东北端的楚科奇半岛。每年6-7月,从南方迁徙而来的勺嘴鹬开始求偶、筑巢,准备繁殖。它们在冻原沼泽、湖泊、水塘、溪流岸边和海岸苔原与草地上营巢,尤其喜欢淡水塘边的苔藓草地。
由于洪水泛滥、各种天敌动物的捕食及食物短缺等原因,勺嘴鹬的繁殖成功率并不高,每窝产卵3至4枚,仅20%~30%的卵能够孵化成功并最终成活下来。苛刻的繁殖地选择,狭窄的繁殖区域及较低的繁殖成功率是勺嘴鹬自然种群较低的重要原因。
飞越八千里,跨时区的超级旅行家
勺嘴鹬的故乡在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北部楚科奇半岛。它是一种长距离迁徙的候鸟,每年都会从俄罗斯飞往泰国、印度、中南半岛、新加坡和马来半岛等东南亚地区越冬。
图源:海南日报客户端
勺嘴鹬仅在极少数的冻土层地带上繁殖,在东南亚的湿地过冬。每年8-9月份,完成繁殖任务后,很快开始长途迁徙。沿东亚-澳大利亚迁徙线路,跨越北冰洋、大西洋和太平洋,前往东亚和东南亚地区过冬,全程约8千公里。
由于航线过长,经常会在我国江苏盐城等地经停中转,在这里停歇休憩、补充能量。像我们人类的旅行一样,“小勺子”的北迁也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图片
李东明摄于盐城黄海滩涂 图源: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
秋天的盐城黄海湿地仿佛成为了一张大餐桌,此时是观测勺嘴鹬和其他鸻鹬类候鸟的最佳时机。在9月和10月,不同批次的勺嘴鹬都相继抵达,数量可以过百。与此同时,滩涂湿地上的其他各种鸻鹬也是纷繁复杂。勺嘴鹬这小小的身影,往往会淹没在2万、5万,甚至是更多的小型鸻鹬里。
在南迁途中,勺嘴鹬会在盐城黄海湿地等地停歇、换羽,之后飞往中国南方及东南亚等地过冬。预计天再冷些,这些小家伙便不能再“赖”在黄海湿地了,只能追寻前辈的步伐,飞往温暖的越冬地。
别看它身体小小的,但能量却是巨大的呀,是个超级厉害的跨时区旅行家。
“生态好不好,鸟儿说了算”。勺嘴鹬对栖息环境要求比较高,在盐城、阳西、湛江、锦州等地能发现勺嘴鹬,表明当地有着优良的生态环境。希望以后可以见到更多可爱的“小勺子”!
来源:海南日报、复旦大学祖嘉生物博物馆、湛江日报、中国国家地理探索、爱鸟国际、大众科普、盐城发布、CEAAF
参考文献:
孙仁杰.“极危萌物”勺嘴鹬[J].广西林业,2017(04):25-26.
鹤博,蔡志扬,章麟,干晓静,刘文亮,李静,蒋忠祐,王松林,马志军. 勺嘴鹬在中国的分布状况和面临的主要威胁[J]. 动物学杂志,2017,52(01):158-166.
整理:刘雪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