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年度优秀舞蹈人才作品******
舞蹈《春之萌》剧照主办方供图
本报电(记者赖睿)由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办的“2022中国顶尖舞者之夜”日前在国家大剧院上演。作为“2022中国顶尖舞者成长计划”最终阶段的呈现形式,演出集结了舞蹈界优秀舞蹈家与“年度顶尖舞者”“顶尖舞者希望之星”等,集中展示了年度中国舞蹈界的优秀人才和作品。
当晚的演出在舞剧《大国芬芳》选段《云裳花容》中拉开帷幕。在随后的2022中国顶尖舞者成长计划选手集锦中,作品《月光》《醉清波》《浅云间》《宫》《惊鸿》《献给那个爱我如命的人》片段相继登场。群舞《雄鹰》以民族舞蹈语汇诠释舞者丰富的精神世界,舞蹈《悠然见南山》呈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然之境,舞蹈《春之萌》以细腻、灵动的身体语言刻画出生命的浪漫与奔涌,舞蹈《二月红棉》弘扬革命精神的崇高与伟大……多种舞种语汇闪耀舞台,带给观众丰富的审美体验。
演出还重现了优秀舞剧的精彩片段,包括舞剧《昭君出塞》片段《初见》、古典芭蕾舞剧《天鹅湖》第三幕选段《黑天鹅双人舞》、舞剧《骑兵》片段《从军别》以及舞剧《杜甫》片段《丽人行》,让经典再放光彩。
中国顶尖舞者成长计划是中国舞蹈家协会为强化聚焦“做人的工作”而开办的舞蹈人才选拔、人才培育工程,于2021年首次推出。2022年,中国舞蹈家协会组织近百名专家教师打造人才梯队,打磨高峰作品,经过视频报送评选、全国总推选、全国百强集训、年度作品展演等多阶段遴选,从全国近3000家院团院校及舞蹈培训机构选报的万余名选手中,选拔优秀青少年舞者角逐出“双年度顶尖舞者”“双年度顶尖舞者希望之星”“年度顶尖舞者”“年度顶尖舞者希望之星”等。
在培养选拔的过程中,年轻学员们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还在老一辈舞蹈家的言传身教中进一步增强了对职业道德与品行素养的认识,努力成长为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舞蹈艺术事业接班人。
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光明论坛】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这与“十四五”规划强调的“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耦合,本质上就是通过加强产学研资的深度结合,让科技成果能够及时产业化,发挥金融对科技创新和产业振兴的支持作用,并为金融发展提供坚实的实体经济支持,避免出现金融泡沫化风险,从而把科技创新、产业振兴和金融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要加强科技创新原动力。科技创新依赖于科学研究,尤其是基础科学研究。近年来,我国在一些核心技术方面遇到“卡脖子”难题,原因之一是基础性研究投入和研究能力还存在不足。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应用型科技领域成就斐然,形成了产业引导科技发展的方式,但还未大面积形成科技催生新产业的原始动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布局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通过引导企业在基础研究方面投入,消除过于重视短期利益的现象,有利于充分聚焦长期的、底层技术的关键价值,力争取得创新突破,为更好促进产业发展夯实基础。
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要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产业化是科技形成生产力的关键环节。只有通过产业化,科技成果才能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形成一定经济规模的产品,通过科技创造利润,满足科技研究持续投入的资金需要,从而进一步催生新技术、新产业,形成科技与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当前,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亟须构建关键技术自主创新体系,发展和安全并举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此,首先要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其次要充分挖掘国内大市场潜力,以行业、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产业形成产业集群,通过规模经济和产品的多样化、差异化以及国际化实现经济效益。还应当依法保护企业家权益,让参与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的主体享有合法的权益,激发全社会的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力。
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要充分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服务作用、资本作为产学研合作的桥梁作用,通过有效配置资源推动科技与产业发展。现代经济发展历史表明,现代国家的崛起离不开一个强大资本市场的支撑。中国的资本市场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资本市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银行等金融机构也需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类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助力有技术、有科技含量的企业做大做强。建设和运用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中国资本市场要面向科技前沿的“硬科技”领域,汇聚起一批涉及各产业链环节、多应用场景的创新企业,充分利用好社会储蓄资金,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未来,要形成“科技—产业—金融”之间的良性循环,需要进一步强化三者之间相互“看见”“读懂”的纽带。通过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中介服务体系,确保科技、知识产权等中介服务机构客观、科学评估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市场价值和发展前景,进而提供更加精准的支持,为建立风险共担的“科技—产业—金融”运行机制提供科学准确的服务,促进科技、金融和实体经济之间的高水平循环。
(作者:王晋斌,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主要成员)